财新传媒
2015年10月24日 16:22

破除书法的神话

破除书法的神话

“书法”二字在今天不等同于写字,而是尾巴后面被缀上了“艺术”二字。往往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某人写得一手好字,也会说:哎哟,你这是书法!

在古代,书法跟我们用手机发微信一样,乃常态,不像今天将其放置到艺术的专业学科来对待。新文化运动改用白话文,顺带把书写工具也做了改变,钢笔、圆珠笔、铅笔逐渐代替毛笔成为书写工具。不知不觉,毛笔字从日常生活中淡出,尤其到了今天,人手一台电脑和手机,才是真正革了书写的命...

阅读全文>>
2015年10月23日 21:27

君为纱裙狂

老友为女儿在网上挑万圣节的白纱长裙,废寝忘食到眼冒金星,四肢发软,还没挑到一件。

至于吗?

我很自负地打开淘宝帮她选。没想到,一看就看到了图书馆关门。不甘心,回到房里,再继续,我们俩人逛得昏天黑地,指头发麻,仍然一无所获。

我猛然意识到我们不是在给孩子挑裙子,而是在想象自己。

几年前,陪女友在上海挑婚纱。刚开始的时候,只是在旁边看。当她扭着细腰,半露酥胸,被一堆白色的纱簇拥着,婷婷玉立于镜...

阅读全文>>
2015年10月20日 11:51

“四眼田鸡”、“黑眼圈”和“贱人”

前日微信上传一个视屏,上海一名青年男子在地铁上因为乱吐痰,与旁人发生了争执,他骂对面的女士“四眼田鸡”,殊不料自己也带眼镜,被对面还击“四眼田鸡”。男子稍愣,换词为“黑眼圈”,仍觉语乏,又换口“贱人”二字,嘶声重复其音,连续辱骂,招致旁人不满,一壮汉“路见不平”,上前推搡揍打,后来视频传在网上被“人肉”。

听了视屏里这段骂人的词,总觉得想笑。第一次上阵,男子骂对方“四眼田鸡”却拉屎倒扣自己头上,...

阅读全文>>
2015年09月22日 15:40

上海生煎一般的男人

上海生煎一般的男人

今天在图书馆找书,无意间看到杨小滨的这本《文学短论与文化随笔》。和杨小滨在北京吃过两三次饭,他不怎么说话,要不是嘴角边总挂着一丝吊儿郎当的笑,他坐在那里就像一个政府公务员。长得好看的人,无论男女都多少有些自恋,说他像吴彦祖,他会开心地纠正,说吴彦祖像他。我们从一开始就话不投机,没有搭上腔,遇到一起的同伴去上厕所,我们俩人就干坐着相对无言,竟有几分尴尬。好像他父亲是搞音乐的,他喜欢在人群热闹的时候放...

阅读全文>>
2015年09月15日 16:38

魔都的妖兽们之聊春宫

魔都的妖兽们之聊春宫

 

小瓜最近在画春宫画。我们这个下午一起就这个话题乱聊天。

“你画这类画是来自生活还是想象。”

“都有吧。”

“你视觉上的来源?”

“波提切利线条的忧郁是我着迷的。情欲里兽性的一面在他的作品里被过滤得非常干净,就像蜻蜓的翅膀,躯干部分被拿掉了……我从来没看到那个艺术家对情欲的表达那么纯净,却又那么撩拨人心。你看《春》,里面有迷人的性欲望,可是它不会让人心生邪念,你只会像指尖捏着蜻蜓...

阅读全文>>
2015年09月10日 14:58

魔都的妖兽们之天生自恋狂

第一次见到M女士,先看到她露出于投影幕布后的半截腿,风情万种。

我忍不住绕过幕布去瞧那妙人是谁——一个白色长裙的妇人,横斜在凳子上,一腿微弓,一手支凳,一头黑发像火焰一样倾涌下来,就连黑洞洞的影像作品现场也添了几分火光。她虽然是被拍者,却指挥着拍摄她的年轻女孩,她是如此自信自己在取景框里的样子,以至于现场那个可怜艺术家的影像作品全被她抢了风头。

展览答谢晚宴,碰巧她在邻座,一聊,原来是华师校友...

阅读全文>>
2015年08月25日 00:06

面对灾难,艺术何为?——答《美术文化周刊》

面对灾难,艺术何为?——答《美术文化周刊》

 

 

问:关于灾难艺术的叙事,人类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作品,如德拉克洛瓦《希阿岛的屠杀》、毕加索《格尔尼卡》、威廉•透纳《海上灾难》以及在1822年展出时被认为是“人类灾难篇的巨作”的泰奥多尔•籍里柯《梅杜萨之筏》等,近些年除架上绘画外,也有许多装置等艺术形式的相关作品,其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如何衡量?形式的改变折射出怎样的美学、历史观念?

   

    邱敏:关于“灾难”这个词,已经成为一个被过渡...

阅读全文>>
2015年08月16日 10:34

无题三则

她觉得活着是多余,可又没有勇气自杀。

最后她想到了遁入空门。

她虔诚地跪在大殿,准备削发为尼。

女施主你真的想好了么?老尼习惯性地问她最后一句。

她双手合十,低头受领,就在那一瞬间,她脑中闪现出衣橱里还有一双Dior今年发布最新款的高跟鞋一次都还没有穿。

等等,她猛然抬头说。

一个对生活厌倦的人,准备自杀,他选择死在沙漠里。

他什么也没准备,就走进了那片荒漠无迹的沙洲。

烈...

阅读全文>>
2015年07月09日 10:56

一个后极少主义者的审慎魅力

一个后极少主义者的审慎魅力

我相信,我身边的朋友再也不会有一个像马德勒先生这样的人。当学者们担忧并批判工具理性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他却毫不动容地在自己的生活中展开了。在社交场合中,可以找到他这样的人很容易:一双眼睛像鹰一样在人群里刺探,小心、谨慎、克制、谦虚。可是大多数人背转身,会卸下那副虚伪的面具,努力变得像“人”。马德勒先生却仍然是如此“常态”,把极少主义所遵循的冷静克制贯彻始终。为了满足你们的好奇心,我们把...

阅读全文>>
2015年06月25日 21:17

动物怪谭

动物怪谭

在文学中,营造悬念是靠句子与句子之间搭建起的氛围关系。相比较起来,电影就容易多了,声音和图像都在帮它营造这种氛围。但是三、四流的悬念片并不靠智性取胜,它依赖的是恐怖片的基本元素。文字需要阅读的时间过程,现代人的耐性死于视觉奇观,使神经兴奋的难度越来越大。这是一个事故胜于故事的时代。

汉娜•亭蒂的《动物怪譚》是一本有关悬念的消遣书,也是一本制造奇观的娱乐书,同时也是分析人性的文学著作。

汉娜•亭...

阅读全文>>
2015年06月09日 21:11

消费他人的痛苦

消费他人的痛苦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影片之一《夜行者》可以说是苏珊桑塔格《关于他人的痛苦》的一个视觉再现,把战争摄影变成了生活中的灾难现场报道。

电影有非常清晰的故事情节,Louis Bloom从现场新闻报道里获得了商机,他通过一部摄像机和警察局的无线窃听器,在事件发生现场进行第一时间的拍摄,然后将视屏卖给电视台。他总结出晨间报道的内容,市民感兴趣的是枪杀、抢劫、车祸、坠机等灾难性新闻,因此只要某处有相关事件发生,他会火...

阅读全文>>
2015年05月19日 13:45

从物到像

从物到像

静物画一词对于我们来说,在今天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但它是一个外来词,古代中国并没有静物画的说法,按照描绘对象的类型,一般分为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小品画之说。而今天,静物画对我们,尤其是学艺术的同学非常重要,每年美术高考,色彩画,基本上就是静物色彩画。中西方对物的理解是有差别的,看西方绘画中对物质的描绘,内容侧重于物质属性,而中国古典绘画中,对花鸟虫鱼古玩杂物的描绘,更侧重于超越于物的人的精神因...

阅读全文>>
2015年05月14日 15:33

经典的续集

 

那日坐火车闲着无事看了《红楼梦补》,事后常觉恼恨。此书从林黛玉病逝那一段开始写,后来寿未尽,又还魂。还魂后,以前的情却全无,变得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辞别了大观园亲人,回苏州去。宝玉中举后,做了和尚,苦死了宝钗,贾家为了拉宝玉回红尘,为他取了黛玉,圆了宝玉黛玉二人的情缘。之后又有紫鹃、晴雯、宝钗相继还魂,袭人嫁入蒋家,也因蒋玉涵有情义,退了婚事,还了袭人。黛玉嫁进贾府,陆续将紫鹃、晴雯、袭人、宝钗...

阅读全文>>
2015年05月08日 13:12

通往桃源的小径

通往桃源的小径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他们便是这样一群人,有性情,有信念,有热爱,并且执着。

艺无术不可与观,以其陋而失之神;艺无韵不可与观,以其俗而失之雅。他们的作品有技艺,有闲情,有雅致,并且充满关怀。

今天的消费社会,刺激的是人无止境的贪欲:权力、金钱、名誉、食物、性爱、青春、永生。每一个公共空间都在打造一个欢娱享乐的人间天堂,无须奉献,只管接受,如此而来,人之...

阅读全文>>
2015年04月14日 00:25

隐秘知识的冲动

隐秘知识的冲动

 

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到中国来,盛况空前,今天在北大的讲座不仅三百多的讲厅挤了五百人,旁边两个另外开辟的同步录像转播室也人满为患。

霍克尼的作品无论绘画还是观念摄影,都落在一个视觉革命上,确切一点说他是“制像”。他的作品具有当代性,并不只是使用了现代传媒工具,而是他用图像说明了工具的变化,以及新媒介带来的新的视觉变化。让他声名大振的是他写的《隐秘的知识:重新发现西方绘画大师的失传技艺...

阅读全文>>
2015年04月03日 23:54

味觉

 

文人谈美食是往锦绣上罩霞光,历朝历代以文人自居的,必定少不了味觉上的体会。明代的张岱谈人、论物、养花、蓄草、品茶、道世态、聊游玩、评伎乐信手拈来,无不有色、有貌、有理、有据,时悠游、时放浪、时佯狂、时怜悯。单看他谈做乳酪的方法,便知他是一个喜欢在美食里专营的行家。为求鲜奶,他在自家养一奶牛,旁晚时挤奶,过夜,蓄一尺高的乳花,在乳花里加雪芽茶汁一起煮沸。他形容其色泽如“玉液珠胶,雪腴霜腻”,...

阅读全文>>
2015年03月20日 19:46

人群里的孤独

人群里的孤独

 

 

 

今天陈君给我发来爱伦 坡《人群中的人》,坡的文字里总是透着绝望的寒意,他小说的人物总是抽象的,用象征手法去对应现代社会里产生的问题:老人总往人群热闹的地方走,他想以此来逃避孤独。古典主义的叙事方式往往“我”是一个全知全能,用上帝一样俯瞰的眼光看世界,“我”是没有问题的,而坡这里的写作有了一个明显的变化,把主体的“我”也放入到了现代社会的问题里,“我”不是冷眼旁观者,而是更为严重的病人。...

阅读全文>>
2015年03月12日 22:24

嗅觉

 

帕·聚斯金德的小说《香水》曾经翻拍成电影,电影很好看,肮脏、传奇、美女、惊悚、凶杀等诡异的场景交织在一起,让人在一百多分钟的电影里,从视觉到心理都实实在在被刺激了一把。转过头,再看小说,用的是眼睛,整个下午鼻子却一直追着文字在空气里嗅。这是一本有味道的小说,十八世纪的巴黎被聚斯金德用鼻子的嗅觉构造出来。常言道:事不目见耳闻,不能信其有无。往往还忽略了一个感官,就是嗅觉。聚斯金德的特别处...

阅读全文>>
2015年02月14日 00:02

我将爱你至永远及其之后

我将爱你至永远及其之后

海涅在一封情书里写道:“我将爱你至永远及其之后。”(I'll love you for ever and a day)今天是情人节,我们就来讲关于爱情的故事。

初读到德国女作家埃·海登莱希的小说,以为她是一个萨冈式的作家:年轻、美貌,智慧。事实上,她是一位通过创作无数生动的篇章来增添个人魅力的女作家。在她从事写作之前,曾在新闻界工作过多年。她在文学创作中讨论战争里的人性,不是从宏大叙事的角度吟哦悲天悯人的挽歌,不滥用...

阅读全文>>
2015年02月11日 22:15

做亡命之徒,还是做傻X

做亡命之徒,还是做傻X

在爱情和友情之间的暧昧地带可以生出荆棘,也可以生出玫瑰。男人从来都没有放弃过群婚制的需求,而女人呢?其实也从没有忘掉母系氏族时男女杂坐其间的其乐融融。两男一女的关系是新奇而迷人的。这种关系作了一个新的尝试,扭转了两性关系中男人对情爱控制的主导权,女人成为女王那样被仰慕着。特吕弗在1962年时拍了《祖与占》,戈达尔在1964年时拍了《法外之徒》,而贝纳多•贝托鲁奇在2003年拍了《戏梦巴黎》。三部都有一个共...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