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他们便是这样一群人,有性情,有信念,有热爱,并且执着。

艺无术不可与观,以其陋而失之神;艺无韵不可与观,以其俗而失之雅。他们的作品有技艺,有闲情,有雅致,并且充满关怀。

今天的消费社会,刺激的是人无止境的贪欲:权力、金钱、名誉、食物、性爱、青春、永生。每一个公共空间都在打造一个欢娱享乐的人间天堂,无须奉献,只管接受,如此而来,人之为人的理由被取消了。我们每天都在反复追问,如何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但大地被雾霾、粉尘微粒、口罩和有用的焦虑笼罩时,栖居都成为问题,还如何诗意?现代都市的人生活在一种冷酷的空虚之中,在这种时候,我们何以谈论艺术?艺术是不是已经被对象化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对艺术有着敌意的科技时代,作为艺术家必须为生活而抗争,为自由而抗争,艺术并不能改变人生和命运,但它却能完成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艺术改变人。艺术让已经变得僵硬、迟钝和疲倦的东西变得流动,让奔波于凡尘的人在其中找到一片安宁和休憩之地。正如“缀百裘”会馆的一贯行事待物作风,此次展览选择的作品也是带有非常浓郁的东方情调,重意境、不夸饰、蓄锋芒、恋小景、迷什物、观山水、探幽微。每件作品在形式上都讲求惨淡经营,达到一种诗意般的视觉效果。作品不在于向我们定义什么是真正的桃源美景,而是铺陈一条通往桃源的小径,引导观者自我挖发掘洞察人世的敏感性。

“缀百裘”会馆强调生活中的艺术,持有这样的信念,当持有闲之心。观看他们的作品,翻阅他们的画册,和他们谈话聊天,乃知他们的艺术与生活都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寻求平衡。一个艺术家无论创作什么,皆须有一种有闲的心情。可以表现激情、焦虑、痛苦、闲适、从容、享乐……然必须精神有闲,否则只是宣传般的嚎叫,而不是艺术里的明慧。艺术可以表现个性,若只有自己,便是哗众取宠。艺术可以表现人类,若只有集体,便成庸俗。艺术当在个人性和普适性之间寻找交汇点,在地方性和全球化中寻求碰撞的结晶。

中国近现代艺术从康有为到徐悲鸿形成了一种传统,就是把艺术作为一种社会变革的战斗武器。但这不是中国艺术自己的传统,而是政治的路数。中国艺术的创新是由作品建立的,而不是使用和政治革命路线相同的策略,冲锋建立的。集体战斗既抹杀了艺术,也抹杀了艺术家个体的独立性。传统绘画强调永恒性体验,地老天荒。进入工业社会,人开始从自然里独立出来,人的心性慢慢远离自然,转向自我,强调瞬间性体验。反自然的技术化创作成为中国画改造的核心。我们接受了西方的“有”,康有为、陈独秀、吕溦提出的革命口号,去除的是“无”,西方的实证主义精神,科学理性成为改革良药。但是艺术再怎么高雅化、精英化,它终归是一门手艺活,艺术家乃人间的耕种者,身体与自然直接发生关系。手艺是原创的,不可复制,风格、品味是对手艺的伤害。受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影响,创新成为一个标准,用艺术来证实某种知识或者真理,创造一种风格样式,注重的是结果。艺术追求的不是最后的形式结果,而是在流动的过程中去赋予对象世界生命,创新是一个运动的过程,意义若有若无,人与物游说的是只有身在其中才能把握住“无”。知识、技术可以复制,过程是流动的。

“缀百裘”会馆营造的是一个雅致的人文空间,求的是品茗静心,以艺慧眼,用情动人。“雅”乃气质乃境界,非知识所习得,也非西施效颦能学来。唯有明心见性,才能孕育灵动之气;唯有孕育灵动之气,才能生出气质;唯有生出气质,才能造出悠游自在的境界;唯有造出超凡脱俗之境,由内自外才能浮现一个通透澄澈的“雅”。这群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便是带着这样的灵动气息而来,为赏心乐事的雅集,更为说出别人想说而一时又说不出的感受。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更愿意抛弃掉世俗功利的“有”,在“无”中去体验人与传统,人与自然,人与心之间的关系。这次展览与其说是艺术作品以展示的方式呈现,不如说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无论是艺术家也罢,观者也罢,不会品味生活,就不能接受大自然的恩惠和蒙养,也就很难将自己从忧思烦恼中释放出来。

最后,让我们细细念叨这一群男男女女的名字,以便观其作时再品其人。他们是:柴一茗、陈东杰、李知弥、陆煜玮、吕旗彰、山田宴三、王伊楚、石广如、严林芳、杨青青、叶芃。作品如何,看官请慢观,自然目有所获,心有所得。

 

 

展览地点:上海市静安区巨鹿路845弄6号2-4F 

展览时间:2015年5月9日--6月9日

主办单位:缀百裘生活美学空间

策展人:吴晓宁  邵勤

 

 

 

 

 

 

 

 

 

  zhanlan展览地点:上海市静

话题:



0

推荐

邱敏

邱敏

137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专业美术史论,爱好电影、文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