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4年10月13日 12:54

名誉就是这样丧失的

最近风大雾大,风里飘着发疯的种子,肆虐。

突然想起前些日子看过的一部施隆多夫的电影丧失名誉的卡塔琳娜》,这是根据海因里希·伯尔的小说改编。言论是自由的吗?在一个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搭建一个平台自说自演,但他人即地狱,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被监视、被预设的目标。事实可以被捏造吗?当各项断章取义的碎片被拼合成一个有逻辑的叙事时,任何诉说都是在往这个捏造的事实上增添新的证据,民众总是容...

阅读全文>>
2014年10月12日 12:15

一件事先张扬的丑闻事件

昨晚点开微信,就有铺天盖地八爷的信息,说他在餐馆里强吻女学生,并附有现场照片作证。如此一来,再怎么解释,再怎么舆论同情,都是越描越黑。

正如昨天微信上同时满天飞的余英时的书被禁,在微信时代,禁书一定会变成畅销书,大数据时代就是点击率。八爷这下避免不了一炮走红。我念大二的时候,他就来教授我们,他的授课方式是把想法像撒流星一样抛给我们,自己不发表任何明确的观点。我至今记得他将后结构主义理论,将...

阅读全文>>
2014年10月12日 12:13

张教授家的Party

 

 

“今晚你去吗?”红衣女孩站在寝室门口。

“可能要去,你去吗?”白衣女孩坐在书桌前写着什么。

“不知道。不过他们说他家里还有迪吧里挂的那种镭射灯。音响打开,就和迪吧差不多了。”红衣女孩说。

“来,坐这里。” 白衣女孩抽出一根凳子递给红衣女孩,“去吧,见识一下。你听过他的课吗?”

“还没有,下个月有他的选修课。”红衣女孩说。

白衣女孩笑道:“前几节课不要错过了,他上课内容噱...

阅读全文>>
2014年10月10日 21:12

艺术的“渡”

 

麻子告诉我,老师让他们做一件关于十字路口的作业。起初有学生叫嚣,老师是在降低难度,因为是命题。结果一做便发现,这个题目竟然成了箴言,作业果真把人变成了十字路口的幽灵,思维只是焦虑地徘徊,却无从下手。

麻子那一晚在小营的十字路口观看、揣摩,一直逛到凌晨六点钟。他说他最后还是做不出来,只觉得自己想到的方案和这人来人往的路口毫不相干。他开始思考做艺术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只是完成课堂作业的话...

阅读全文>>
2014年09月22日 18:51

分裂的情感世界——法斯宾德与女性

分裂的情感世界——法斯宾德与女性

 

 

 

德国电影导演法斯宾德在银幕上塑造了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最典型的就是他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在他的电影里,女性的形象常常是分裂的、绝望的。

母亲:法斯宾德通过电影对母亲进行定义:冷漠的形尸走肉与讨人喜爱的中年妇人,而父亲几乎就是被阉割的无影人。

他的母亲莉丝•萝特在他小时候从事翻译工作。为了有安静的工作环境,她把小法斯宾德打发到大街上,或者塞点钱让他去看电影。在那段期间,法斯宾...

阅读全文>>
2014年09月13日 12:03

门萨的娼妓

门萨的娼妓

  

 

见过好多人,嘴巴上吹得天花乱坠的,一旦进入写作或者其它创作中,就黯淡无光了。而有的人,在人群中是寡言少语型,很容易就忽略了他,可是当你看到他/她的作品,却会惊艳地发出“哇”,从而改变对其本人的看法。

我没见过真实生活中的伍迪艾伦,可是他却显然不属于上面那两类人,他的写作和电影都具有那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畅快感,看过他电影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话痨”。

 

             

 

 

 

读...

阅读全文>>
2014年09月08日 12:59

《猫》创作后记

《猫》是我读爱伦坡的小说第二篇,第一篇是《红死魔的面具》,我惊异于他营造紧张气氛、穿透人心的能力,人性的丑恶里也蕴含着诗意。爱伦坡引领了现代性中的恶之花,波德莱尔和他一拍即合,在诗里面发现并挖掘了“丑”与“恶”的一面。

氛围的营造本是东方最擅长的。还的记得以前的民谣: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跟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故事?……”小时候若不会讲故事,就会将这句话一直反复重复下去,...

阅读全文>>
2014年09月08日 10:32

猫(下)

菲菲先生脚上缠着白色的绷带,走路一瘸一拐。只要看到我的影子,他就会一溜烟跑好远,然后躲在自认为安全的地方,用仇恨的眼光盯着我。

每次她瞧见我,淡淡地朝我笑笑,我知道她是在怨我,这能怪我么?是她坚持要带菲菲先生来,这个不懂医学常识的家伙,以为我要伤害他女主人,愚蠢的动物!要知道,我手背上那条长长的抓痕,过了一个多星期才消退下去。她对此,也表示了关心,甚至请我到家里去吃了一顿她亲手做的饭。但是比起菲...

阅读全文>>
2014年09月08日 10:30

猫(上)

 

——向埃德加·爱伦·坡 的《猫》致敬

 

她敲开了诊所的门。

看见是她,我心里猛地跳了一下,脑袋里迅速窜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想象来。她来干什么?天已经黑了。

她的眉头紧蹙,一个请求帮助的表情——牙痛。

原来是这样。

我已经下班了,一个小时之后,我还有一个约会。换成其他人,我也许会让他明天再来。她,我怎么能拒绝呢。

我让她躺上去。她弯腰脱鞋,细细的脚踝,隐约可见蓝色的血管。她的双腿蜷...

阅读全文>>
2014年09月05日 15:06

我们吃茶去

去朋友那里喝茶,聊得畅快时,他拿出两把壶给我看。两把皆为红泥,婴儿拳头大小。初看两把孪生花,细辩其中一把却是难得的上品。首先泥料非常细腻,色鲜而沉稳,皮泛紫光,壶盖和壶身轻碰发出磬石一样清澈干脆之音,两把壶皆是水平壶,放在一起对比,这把如手插兜中信步闲走之大丈夫,另一把却似娇娘晨起见婆婆身子略紧仄。前者乃六十年代宜兴紫砂一厂所产,属于建厂壶,泥料是民国时期的泥料,放置窖内多年的老泥陈腐后制成。...

阅读全文>>
2014年09月01日 12:51

屌丝的先驱

屌丝的先驱

 

 

 

 

布考斯基的《苦水音乐》以及《邮差》、《夹心面包》2013年在中国出版,一下成为文艺青年装蒜的必读小说。之前他的小说都是一些粉丝在翻译,在私底下传阅,只有很少的受众面。这本书在中国出版实在是对中国文学界单调口味的冲击。这两年“屌丝”一词泛滥,真正把“屌丝”变成文学的,布考斯可谓先驱。他1994年去世,那时还没有“屌丝”一词。

他的小说初看和卡佛的非常接近,都是能极为快速地抓住一个生活片段,...

阅读全文>>
2014年08月31日 09:50

导演的摄影课

导演的摄影课

 

 

 

我只是一个电影爱好者,但《导演的摄影课》这本书却教我怎么从取景框的角度去看电影,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关在黑匣子里的观众去享受故事情节。

作者杰奎琳。弗洛斯特本人就是电影摄影师,并在美国加州州立大学任教。这本书最棒的地方还在于,它并不只是杰奎琳的个人观点,她通过访谈的形式,综合了五个著名的电影摄影师的观点,这些摄影师合作的导演也是电影爱好者耳熟能详的名字:科恩兄弟、诺兰、李安等。 ...

阅读全文>>
2014年08月30日 17:33

博物馆背后的隐性文化权力关系

博物馆背后的隐性文化权力关系

五家法国著名博物馆、八位顶级艺术大师、十张经典传世名作,411日至615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一展厅熠熠生辉。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法国总统奥朗德分别为展览题写序言。这8位画家的10幅传世名作,每一幅都堪称法国“国宝级”画作,并且均为首次访华展出。

该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法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会共同主办,汇集了法国五大博物馆的10幅绘画珍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和历史价值。10幅作品...

阅读全文>>
2014年08月28日 10:26

是词,而不是语言——“青年艺术100”有感

前日,一位朋友参加高校的相亲活动,回来告之,现场有一位打扮非常时尚青年,在现场用ipod展示自己精心设计过的简历,此人一来就大胆坦白自己高二就辍学,简历上面除了姓名,出生年月,城市,在结尾处特别用粗体黑字罗列了几行:

某年某月与曾是高考文科女状元,考入清华的某女曾谈恋爱XX天。

某年某月与北大某系的某研究生曾谈恋爱XX天。

……

全场哗然,在全是高学历的相亲队伍中,突然窜出一个连高中都还未毕业的人...

阅读全文>>
2014年08月27日 20:32

古怪大叔的罗生门

古怪大叔的罗生门

一日去小瓜那里,聊天到深夜,他话匣子被打开了,见我开始打哈欠,就打开音响让我听音乐。一来就是“人间椅子”这首《罗生门》。半夜深更,空气开始凝结露珠,蟋蟀都压低了声音,突然听到电子鼓猛敲三下,接着弦弹奏出凄迷的调子。重复数次,视觉里已走出一个白面的歌舞伎,接着古怪大叔开始用能剧的声音开始唱。很难用欧美的摇滚乐将它归类,但它里面又糅合了重金属吉他弹奏,有时还有凄怆的琴音。曾经有一本日本漫画也叫《人间椅...

阅读全文>>
2014年08月27日 13:07

生锈的匕首在枯井边上磨刃

生锈的匕首在枯井边上磨刃

苍白手指敲生锈的棺材板的盖,听到Henry Lee》时就有这种感觉。Nike Cave是摇滚乐界出了名的古怪大叔,在情人节这天送P J HARVEY这首情歌。歌词内容却是毛骨悚然,因为嫉妒,女人杀了男人,并扔到井里,看着他的腐肉从骨头上剥离下来。歌词是哥特风格加浪漫主义,简短的内容里加了环境的渲染,风在哀嚎、哭泣,一只小鸟停在尸体上。阴森的视觉画面如跃眼前。

曾有人形容Nike Cave的声音像生锈的匕首,插入人的胸膛。他的乐队...

阅读全文>>
2014年08月23日 10:51

政治露脸器

微信时代到来,手指的点击频率决定了作者的出场次数。微信就是一个露脸器,点“赞”和旅游的到此一游差不多。甚至不看内容,有人出了车祸也点赞。

在一个信息疯转的时代,评论用词也越来越狠,语不惊人死不休,大叔一个个变愤青,愤青一个个变狂狷之徒,而真正理性分析的文章、自由的展览被屏蔽掉。有人说微信时代的阅读是一个取消深度的阅读,深度阅读取决于文章的质量,决定公众接触到什么内容的,不仅仅是大众的需求,而是隐...

阅读全文>>
2014年08月21日 16:52

一次震惊一次恶

美术馆这两年越来越多,艺术品也做得越来越像艺术品。美术馆多并不意味着艺术本身的开放性,有时候它的增长,举办的展览,可能在无形中开始规定什么是当代艺术。当代艺术具有不确定性,这个不确定性是指它不停留在艺术的本质界定上。往往公众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对一个事件、现象进行判断,如果找不到脑里的知识对应,就会发出“艺术看不懂”,所以观察展览场上观者得反应是非常有趣的事情。如果有文字说明,他们会很仔细地阅读文字,...

阅读全文>>
2014年08月04日 11:56

阿基里斯与乌龟

阿基里斯与乌龟

 

                       

 

 

北野武是个颇有意思的导演,有时会拍出一些视觉感官强刺激的“暴力片”,有时又会诗意恬淡得以为他是一个参禅打坐的人。比如《那年夏天,宁静的海》,非常优美的一部电影。永远忘不了电影里那孤寂的海平线,如此画面分割,贯穿了整部影片。里面的主人公是没有台词的,我想即便他不是哑巴,他不说话,单看画面的构图,你也能感觉到那种哀而不伤的情调。以前看美国画家怀斯的作品,他画面的...

阅读全文>>
2014年07月23日 10:01

一夜鬼话

 

有心理学家作调查,说女生更喜欢看恐怖片,尽管在电影院里惊声尖叫的是她。我也一直比较喜欢看鬼怪悬念的东西喜欢那种悬而未决的刺激感但是入眼的东西不多。信手从图书馆书架拿了一本书叫鬼话》,是一本选编合集,翻看目录,全是文学界的名人:林语堂、汪曾棋、李碧华、狄更斯、爱论坡等等,里面还有一些有趣的插图,便借回家。一看,很喜爱。林语堂和汪曾棋都是改写的聊斋志异,老聊斋那种文言腔被漂白了,内容也不仅限于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