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性情中人,一旦翻开吕欣这本《踉跄画西游》,一定忍不住会一口气读完。他具备一个说书人的天赋,文字带着个人独特魅力的音调,仿若是在和你面对面交谈,但你别想轻易插进去一句话。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页他都带着冲刺一百米的兴奋和狂热,还不时意识流一把,古今穿越,上天揽月入地捉鳖。待到酒酣了夜深了星稀风凉了聊起兴了,摔了杯儿碟儿碗儿筷儿掀了椅儿凳儿桌儿,操蛋地说几句粗口,脱口成章地“胡诌”一首看似吊儿郎当的诗词,读罢足以让你辗转反侧一夜白头。
每次我走进重庆的经典书店,我就会想起当年他骄傲得意地告诉我:经典书店的人文类好书都被他读完了。当时觉得这个师兄真是一个狂生,而今,他和大学时代一样,保留少年狂妄和自信,在人群中依然保持着不合时宜的角色。
他借《西游记》谈世态、谈人性,泼猴悟空身上有他的影子。他的才思活力和泼猴一样,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性情的暴烈往往毫无掩饰,隐藏着的蜂刺会不时狠狠扎你一下,让你从世俗、麻木的状态中打一个激冷,他的骄狂之气让人难免用偏见和挑剔的眼光去理解他。更为重要的也是最打动人的,是这个桀骜不驯的人内心深处生着一寸寸柔肤,他能像泼猴那样修成正果,并非仅仅因为是一只好斗的怒目妖猴,而是侠骨柔肠的慈悲和怜悯,在看似泼洒肆狂的文字背后涌动着至情至性的人情冷暖。因此,他对世事人情的洞察有不容忽视的力量,既能对俗物们一阵劈头盖脑痛斥,也能从平庸琐事中看到机趣,既能像一个武夫一般舞刀弄剑,也能在万紫千红丛中解万般风情。
他的语言是幽默的。这本书里的幽默来自他用人事来诠释神话里的人物原型。比如他形容不修边幅的南海观世音菩萨是一位慵懒的宅剩女,称其度人娱乐两不误,如此惬意的生活,一世无夫又何妨。希腊神话中丘比特与普赛克SM式的滴蜡油,丽达与鹅是人畜恋。悟空的第三种性取向是“自恋”。莲藕炖排骨这道菜让他伤感又迷恋,乃是想到哪吒剔骨还肉后,太乙真人用莲藕重造肉身,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尤其是他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翻译成为曲艺唱词版,上承元曲的溜滑语感,节奏、韵律、语感信手拈来,下接人间俗事的烟火气,将神圣庄严的心经入木三分地诠释成为人间的情态。
他的语言是智慧的。这本书里的智慧来自他用神话里的人物原型来转喻现实人生的百态。大多数人能读出悟空的轻狂傲世、肆意妄为、勇于担当,却往往因为这种英雄式的概念忽略掉吴承恩在塑造这个形象时的丰富细腻。吕欣看到悟空好华服、贪慕虚名、自恋的取向,随着取经路上的磨砺,净了身,收了妖性,变得顺从谦卑。哪吒一人做事一人当的快意恩仇和无怨无悔,却在成仙成佛之后变成粉面美娇娃,仗势凌人,两位英豪被强大的现实一巴掌拍成了怂人,这对于那些年轻气盛时的犯上作乱者变成体制中低眉的唯唯诺诺者来说,恐怕是心有所触吧。八戒不谨记佛门“八戒”,一有机会就行“八耻”之事,在西游记里最香艳的场面莫过于八戒同浴戏水蜘蛛精那段。一开始八戒嬉皮笑脸称妖精为女菩萨,被拒绝后变了鲇鱼在女妖们裆下、胸前乱钻,一一盘倒,泄火之后又挥着钉耙一阵乱筑。这场鱼水之欢之所以写得活灵活现,乃是情色里夹杂着雄性暴力的进攻,制造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被同情者形象。“八戒所代表的臭男人的劣根性毕现无遗。一开始是死皮赖脸地求换,被拒绝就霸王硬上弓,带到欲望满足后,立马就翻脸不认人,甚至赶尽杀绝。相反的,妖精们颇有人情味,点到为止,见好就收。”
书中那些油画是他根据《西游记》所作,尽管对人或妖的描绘都有一种萌哒哒的憨态,头、躯干和下肢都使用同样的比例大小,却总与可爱、俏皮、甜美这些卡通形象联系不上。这些人物五官、身体被横向挤压,全身都像灌满了真气,从脸蛋到身体到手指脚趾,鼓鼓胀胀的各种圆,就像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一样,紫胀着脸、憋足了气想要挣脱开什么。画中的场景处理得都非常简约,有时背景就是一个直接的色域暗示妖界魔境的混沌昏冥。他的画主要还是肖像写真,在人的妖气和妖的人性之间寻找游移转换的可能。往往人物和背景之间的边缘线处理得非常模糊,慢慢晕化开去,这使画中的人物总像是即将被一场幽冥的迷雾所裹挟、吞噬,浓化不开的混沌迷障,让人心生转过小路就生死难卜的不安。但他不执着于这种未知的焦虑,正如他的一个人生比喻:“生命就像吃剩的重庆火锅,说不准还能从中捞到点什么。”吕欣是一个愿意通过窥视自我内心镜像来进行自省的人,即便青天白日朗朗乾坤,也不忘揣摩黑处会有什么,就像一位穿行在暗夜中的行者,内心有多幽暗,就有多大面对幽暗的勇气。也许他手上的笔和悟空的金箍棒充当着同样的责任,时时准备着拨开迷人心窍的鬼气妖雾,找寻出坦荡赤城的人间大道。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