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参与艾蕾尔策划的《窒息!不止于霾》的展览,我想从评论者置换为艺术家的角度来一次尝试。最初作品的构思,是在户外挂了好几张面膜,题目定为《空气的脸》,将三张“空气的脸”裱装在一个画框里,作为一件观念艺术展出。通常我们带的口罩,在户外行走一天,颜色就开始发黑,我将这张面膜置于户外连续两周,我想它会变成黑颜色。事实上,过了十天(其中连续几次雾霾的红色预警),我发现面膜并没有变黑,最多就是沾了一点灰尘。但我觉得这也是一个结果,因为有时公众的舆论,会根据一些官方报道的数据,在日常的所有事件中自以为是把每件事情都想成应该怎样怎样。雾霾的颗粒是肉眼没办法看见的,我的面膜如果变黑,上面附着的也不过是肉眼能见的灰尘。

艾蕾尔在网上发布的作品,虽然表达的形式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倾向性,就是雾霾有害。我首先申明,我并不否定雾霾的公害,它的危害性是一次灾难性事件,但是我想,既然是艺术,除了按照常识的理念去做作品,也可以按照非常识的理念去做作品,可以绕着弯说那件事。《空气的脸》事实上暴露了公众的心理常态,我们总是希望能看到这个危险事物的具体形象,然后才能在心理上才有防备的依附,比如可见,有味,有痛感。事实上,雾霾无色无味无形,而且像雾一样,有着朦胧的诗性审美虚假外衣。

跟艾蕾尔交流了自己的想法,她建议我做一个行为。

我拟定的第一个方案是在展览当天,自己的脸蒙着面膜,对着装裱好的“空气的脸”说话。很快我就自我否定了这个想法,首先说什么?我这件作品首先切入点就为自己的表达制造了难度,我从来没有做过行为艺术,上台表演也是小学的事情了,众目睽睽之下,很有可能因为紧张而失去连贯性,那就会改变我做这件行为的观念。

在行为艺术家中,从肢体语言表达的角度,谢德庆、何云昌、何成瑶、阿布拉莫维奇的表达方式是我欣赏的,都是靠最简单的动作,简单到甚至单频率重复动作去延长行为表演时间,他们的作品最后给人震撼的不是靠身体暴露,或者装扮怪异,或者行为突兀地异常、花哨的肢体语言动作给人印象,他们最棒的作品恰好是时间延长后,简单平常的动作变成了让人难以忍受的酷刑。在中国“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希腊的“西西弗斯神话”,这些早期的神话传说中,悲剧精神正是通过单频率的动作,在精神意志的磨练上传达出来,我们可以找到这种人类集体无意识对后来艺术创作的深远影响。

在通常的书本或百度词条上关于行为艺术的定义大多如此:“通过艺术家的自身身体的体验来达到一种人与物、与环境的交流,同时经由这种交流传达出一些非视觉审美性的内涵”。而最具现场震撼力的行为艺术表演,艺术家往往不是通过表演来诉诸观念,而是超越了行为艺术单纯的肢体表演,通过时间的延宕,让观者跟着他们难以忍受的单频率动作同步去延长感觉时间,并且时间在感觉上被痛感无限拉长所形成的“针芒”刺痛麻木的心灵。

我的第二个方案,取消了之前靠说话来表演行为艺术的愚蠢想法。我准备自己坐在一个等人大小的盒子里,脸上贴白色面膜,一手拿花,一手拿锐器,让人用保鲜膜将我密封在里面,快要到窒息的临界点时,我用锐器或者花刺破保鲜膜出来。可是我一时半会儿没有找到盒子,通常的冰箱盒子又不够坚挺,还得再费神去处理这个装置,798树下画廊离清华大学很远,我要带着这个盒子去现场表演还得找一辆小货车。之所以安排人坐在盒子里,是为了有一个空间产生,这样保鲜膜缠绕后,我还有一段时间可以呼吸,可以延长感觉时间。直接缠裹人的话,一旦缠到面部,也就是平日憋气的时间就结果了,并且视觉上没有空间感。

我就不信找不到其它的方法替代。

后来,我决定找两个人来一起被包裹。两人面对面跪坐,让第三人用保鲜膜一层层包裹我们,既有空间,又有视觉。脸上贴面膜是为了取消个体的差异。

为什么不用一男一女?

我不想让作品引入到性别的话题中。包裹我们的人也不能是男性。因为这样更容易有性别主义的话题介入,会削弱作品本身的观念初衷。

我们今天谈论观念艺术,往往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从概念入手来谈论一件作品,这很容易让作品变得符号化。用材料的物质属性或象征意义,把作品本身在时间过程中的变化给抹除了。我也上过观念艺术的课程,学生最先来谈方案,我留意了一下,有80%的同学都是从观念出发来谈作品,比如这件作品要表达一个什么观念,这个观念如何具有社会学的意义,而具体如何的实施?用什么材料?料跟材料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最后作品完成了,会有学生困惑地来问我,老师,为什么有些作品看不懂,一旦看了旁边的文字介绍,再回头看作品似乎就明白一些了?这样的作品是失败的。

观念艺术有一个悖论的东西,就是观念本身停留在头脑中是最澄明清晰的,一旦被实物用以图证文的方式表达出来,肯定不及当时停留在思维里的明确。但是创作的过程,就是这种思维的博弈过程,作品是无穷尽地接近真相,而不是等同于真相。

所以,观念艺术的实施一定要抛开观念决定论来做作品,要抛开艺术是为了……的想法去完成。拿行为艺术来说,材料用什么?人和表演场地的关系如何安排?怎么实施?每一个步骤考虑清楚了,最后完成一定会有观念出来的。拿这次展览《窒息!不止于霾》这个主题来说,环保问题是一个因头,创作借这个因头来表达。创作一旦开始启动,考虑的就是如何顺利实施,而不能受困于一个教条概念的表达。艺术有两个维度:一个是介入社会当下的维度,具有问题意识;一个是艺术自身审美的维度,这两个维度缺一不可。

考虑到表演效果,我们三个人选择了三种颜色的裙子:红白蓝。有人又会为颜色去加入文学叙事了,但那不是我要的,我加入颜色,只是为了现场的视觉更丰富。

《窒息!不止于霾》开幕那天的现场的表演,基本是按照我预先设想的步骤顺利完成,包括时间的控制、视觉的审美维度、观众的观看感受。

感谢我帮助我完成作品的伙伴:范晓楠和河上花,以及策展人艾蕾尔和学术主持郝青松!

最后我来说我这件作品的观念意图: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雾霾弥散于空气之中,我们隔绝了雾霾,也隔绝了空气。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来治理环境问题,就跟“空气保鲜”一样,只是暂时的。

 

 

 

 

 

 

 

 

 

 

             行为艺术《空气保鲜》,参与者:邱敏、范晓楠、河上花,

         时间:15分钟,地点:798树下画廊

 

 

行为艺术构想的草图:

 

 

话题:



0

推荐

邱敏

邱敏

137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专业美术史论,爱好电影、文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