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好先生的答谢词岂非“答谢”二字能客套尽。跟帅好先生未谋面之前,以为他是一个虬须浓密,带着厚厚眼镜片的,像战地大兵一样骁勇之人,结果见到他本人,发现他是一个有着学者风范的谦谦君子。尤其是他说话,带着些许本地口音,又为他添加了几分幽默。
我没去现场,是读的帅好先生这篇答谢词,不只看到文字的闳约,也听到了现场声音,触到了神经末梢的情感。一开头那段生死交错的深沉与哀痛,可见他乃性情中人。常常有一些人为了挖掘出真相,变得吹毛求疵,却忘掉了此时此在的肉身,忘掉真相的揭露是为了不辜负人性深处的悲悯。只有一个能对生命有痛惜、有哀婉的人,才能真正去除世俗的陈见,将探针慢慢插入到历史的深处,洞见幽微。微言大义的前提是人自知其无,帅好先生将自己思想的来源一一向我们剖露,让我们看到了那些埋没在尘土中的史料是如何变得鲜活。古代谈到侠士寻宝剑,宝剑遇到知己在匣中轰然自鸣。那些我们忽略的、遗漏的或者直呈眼前却没有“看到”的史料,就如同侠士的宝剑,在他面前轰然自鸣。一个学者若是没有想象力和判断力,史料在其手中就如同拔不出鞘的剑,无法见其锋芒。中国当下犬儒主义式的书写和情绪性的书写太多,前者只会让我们远离历史的真相,坐井观天;后者则会让我们越来越玩世不恭,变得狂躁、焦虑。帅好先生的写作,是将胸口贴近大地肌肤的写作,缘情而生,因理而作。既坚守了一个学者的正义感,同时也让我们回到人本身,回到人性的复杂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
帅好,1963年生于山西长治。毕业吉林大学。中国独立批评家、历史研究学者,曾就职于山西晋城市中级法院、贵州《法制生活报》和《当代贵州》。现居北京。
获奖者文选:
《当代艺术思考的核心应该是整体中国人的生存问题》(2014-8-18)(首发《艺术国际》)
《不以生命为目标的中国饥荒粮政——从日记看贵州饥荒粮政的核心逻辑》(2014-7-3)(首发《共识网》)
《公社美学:沉默的索堡北街粮仓》(2014-4-28)(首发《共识网》)
《从赵树理到蒙德里安——历史审美:延伸的在场性观察》(2014-4-14)(首发《共识网》)
《中国人大会堂里 “参政画” 的审美之问答》(2013-4-13)(首发《共识网》)
《政治运动中的美术——以谢志高、程十发、李可染、刘曦林为例》(2013-03-11)(首发《领导者》)
《国不畏民死,画里逢盛世——饥饿年代的中国画家们》(2012-7-17)(首发《炎黄春秋》)
《画殇:中国、爱尔兰画家反饥荒行为比较》(2011-5-23)(首发《领导者》)
《中国饥荒粮政的第一日记》(2010-7-7)(首发《贵州粮食》特刊)
《以酒为天:大饥荒中的茅台酒纪事》(2010-6-28)(内刊节选首发《财富生活》,节选本首发《炎黄春秋》、全本首发共识网《共识文集-国史庚寅论》)
《阿赫玛托娃与伯林的三次会面》(2009-5-15)(首发《财富生活》)
《有关启蒙的四个散漫想法:当代艺术缺什么?》(2008-03-19 )(首发新浪博客)
《徐悲鸿贵阳倾城之恋的背后》(2007-10-21)首发《当代贵州-影响力》杂志
帅好正致力于一项的独立研究:《极权美学研究》。该项研究的第一部分《政治运动中的美术》,已载于2013《领导者》新年特刊《历史报告》。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