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如果不是艾未未在5月28日宣布撤出尤伦斯艺术中心的展览“戴汉志:5000个名字”,接着引起的一系列连锁性的讨论和争议,也许我们面对这个展览和所有其它展览一样,穿着整齐的衣服在展厅里闲庭信步,惊叹一下戴汉志所罗列的艺术家名单,基本上都与现今活跃在中国当代的艺术家名单相对应。戴汉志2002年就去世了,他对中国当代艺术有何贡献?我们看看艺术界的人士对他的评论就知道:

“戴汉志是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先锋,为中西方当代艺术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栗宪庭语)

“他是一个令人尊敬的平凡人,不是完人、圣人。但他在中国当代艺术酝酿期的推介工作,构成了一种历史的贡献。”(顾振清语)

“戴汉志是中国当代艺术届的‘白求恩’,给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打了一剂强力针。”(张黎)

“这出戏重要的是戴汉志并不值得如此吹捧,他来北京的初衷是来混饭吃的,艾未未当时比他懂艺术也尽力支撑他。”(杨诘苍语):

除了杨诘苍带有幽默的调侃,其他人都将戴汉志捧上了天。想来,在尤伦斯举办一个戴汉志收藏回顾展,本身就充满着一种暧昧。当经过高度挑选,并有大部分在国际艺术市场上有很好回报的作品反复出现在各个展览场地的时候,我们便会形成一种对当代艺术的思维定式。思维定式的特点就是不假思索地立即作出判断。“在床上躺的时间太长,人会变得迟钝;睡眠过度会使脑子生锈,影响智力。”艾未未往往就是那个摇动床架子,将人从麻木的状态中醒过来的人。

艾未未撤展的原因是因为尤伦斯在前言中抹除掉了他的名字。尤伦斯的前言里提到“与人联合创立中国艺术文件仓库”。这里的“人”指称是什么?我们一般称“某人”,很少直接称“人”,说“人”这个字眼时,一般是与“非人”的对象相区别。即使这个人指的不是艾未未,而是某个无名氏,也很少在正式场合看到书面语言将某人直接称之为“人”这个字眼的。21世纪以后,中国的艺术生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国各大城市相继出现了当代艺术区,创意文化产业、艺术园区等诸多名称纷纷涌现。之前政府对圆明园艺术村横加驱赶,而今却以鼓励和支持的方式建立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政府的介入,必然使艺术机构受到意识形态的管理。尤伦斯之所以将艾未未的名字抹除,并非打字员的疏忽,尤伦斯的相关人员自己也承认是因为审查的原因。官方对当代艺术的介入,并未建立在追求个人自由为前提的基础上,所以一旦触及到与政治体制相违背的东西,审查制度就会干涉。

艾未未向来认为重要的不是艺术,批评家王林曾说:“任何一位准备讨论艾未未作品的人,都会面临智力的博弈,因为艾未未预设了对于批评的抵制,并且他自己解说作品,而解说的方法就是首先讲作品如何的不重要。”的确我们更记住了他是一个反抗体制的艺术家的身份。法律无法对任何一件艺术品作有效的裁决,只能对创作艺术品的人生效。艾未未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每次在艺术圈所产生的舆论效应,最后的关注点都不是他的作品,而是他作为个体的人,以及个体的人所作出的一言一行,这也是我们总记不住他作品而只记住他作品所引发的一系列事端的原因。由于当代艺术对当下文化语境的介入,我们谈论一件艺术作品不再是孤立地谈艺术语言本身,而是将这件作品放置到上下文的关系中进行谈论。作品在上下文中生效已经成为共识,但是上下文关系这个情景是纯客观的么?上下文关系有没有虚设或者偷换的可能性?上下文关系有没有只局限于某个利益集团的上下文关系?诸多的问题都是有待于讨论的。正是由于艺术处于一种上下文关系之中,艺术家的道义、良知被反复讨论,当然道义和良知是艺术家作为一个在场的现代公民的基础,而我们盲目地夸大艺术家的这一点,以至于艺术作品直接等同于艺术的伦理,艺术家伸张正义的道德言论等同于艺术本身时,就值得警惕了。艺术家的身份不等于政治家的身份,用艺术家的身份说政治家的话,远不及一个政治家的言论更有实际意义。因为一个艺术家的再激烈的乌托邦理想是不会为现状负责的,而一个政治家的言论必须对现状负责。更为重要的是,艺术领域的创造自由不等同于政治领域的言论自由,艺术家搞创作,不是因为预感到自己以后要对抗体制才进行艺术语言的变革,也不是因为作品带有政治性而备受关注。在作品未完成之前去预设一个政治立场话语,作品容易成为观念的图解,也容易成为机会者的工具,反而剥夺了艺术的自由。当艺术成为世俗利益的工具时,艺术本身变得无足轻重,艺术的存在便让人生疑。

艺术圈不乏艾未未这样的搅水者,但能像他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不同场合搅水的人不多,他具有一夜之间让舆论导向改变艺术作品语境的能力,以至于他搅水行为本身成为一件事件艺术。他曾经说过:“对自由的主张很大一部分在于为自由而进行的斗争,而不仅仅把它作为一个目标。我觉得奋斗的过程本是生命的真正价值所在。”即便如此,我们也需要时时警惕,艺术的价值毕竟不仅仅在于它的政治伦理性。

话题:



0

推荐

邱敏

邱敏

137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专业美术史论,爱好电影、文学。

文章